若说书法界的“顶流作品”,除了《兰亭序》,其次就数《圣教序》最是耳熟能详,与《兰亭序》不同,《圣教序》并非王羲之亲笔,而是唐太宗集成,当年他痴迷“王书”,民间搜集大量的真迹。
图片
恰好后来“玄奘西行”归京,为了赞扬这一事迹,他亲自撰序,怀仁和尚与他的团队,耗费25年时间,挑选宫内、民间藏帖,选中最精妙的1903字,编撰出这幅“浩瀚巨著”。
图片
虽是“集字作品”,章法却自然至极,怀仁费尽心力,同一个字体,找出几十个对比,挑选前后衔接最强的一个,放在此处,章法畅达无阻、连贯顺意,与王羲之亲笔所写的作品,并无差异。
图片
如此高强的“集字”水平,以及专注精神,历时1000多年,仍旧无人超越,叶昌炽曾说:“怀仁圣教序出,举世奉为圭臬”,王世贞也赞:“《圣教序》书法为百代楷模,……极备八法之妙,真墨池之龙象,兰亭之羽翼也”。
图片
可惜《圣教序》制作目的,只为镌刻上石,供后世观摩,原稿没有善存,消失无踪,经过千年的风雨侵蚀,原碑字迹磨损,漫漶严重,无法精准的分析笔法,令人遗憾不已。
图片
幸好《圣教序》真迹,近代重新出土,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,编号是K2B000383N000000000PAF,此前禁止公开,见者寥寥无几,近期面世,书坛为之震撼,争相临摹。
图片
根据卷中的痕迹,能清楚看到,此帖乃是“集字”拼成,字体一块块分布,但是毫无生疏感,气脉十分通畅,线条润丽,笔画清晰,保存的极其精善,展现出“二王”正确笔法。
图片
就拿“太宗”的“太”字举例,其他拓本“太”字,横画平直,没有起伏、凸起的变化,这幅墨迹的收笔处,具备一个飞起小角,这是迅速换锋,回挑收笔形成,撇画的起笔亦是如此。
图片
这种用笔方法,具有诸多优点,一方面侧锋、尖峰起笔,造就灵动生动的姿态,写出活力感,另一方面,行至中段换锋,能沉淀气力,让肌理更加丰厚,经得住品析,其实这就是世人常说的,“用笔千古不易”之法。
图片
当然抛开外层的技巧,从意韵分析,精巧俊逸的笔势,以及错落排布的章法,极具虚和典雅之风,境界高妙,令人回味无穷,可时常临摹,学习正统“二王”笔法,之后凭此,临摹历代的真迹或拓本,皆能快速掌握。
图片
如今,我们对于《圣教序》墨迹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推出全新的经折装,字体极为清晰,与原作毫无二致,同时加入现代字注释,帮助初学者识读,市面罕见,独此一家,见此品如见原作,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。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